押题只是总结性归纳与知识点梳理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些考生为求在最短时间内突破自己,把宝全押在一些所谓名师指导的"押题讲座"上。然而这种所谓"高考命题阅卷评估核心成员主讲"的"押题讲座"是否真有宣传中所言的那般押题率惊人呢?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深入采访后,发觉这些所谓的押题讲座不仅让考生大呼上当,而个别"押题名师"也表示押题是不现实的,教育专家认为高考前的押题只会影响考生心态。
虽然这些自称沪上最高水准的押题讲座一张入场券就要五六十元,但急于求成的心态让学生和家长们依然趋之若鹜。近日,记者以高三考生的身份进入了一家押题讲座的现场,了解押题讲座的背后真相。
这是本市东北区的一次押题讲座,虽然讲座还没开始,但一些心急的家长已经开始占起位子,部分家长甚至干脆购买入场券在一旁全程陪同。“要好好听老师讲课,说不定里面就有今年高考的题目。”一位家长边给女儿递牛奶边嘱咐她。还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一早从宝山赶来,光路上就花了2个多小时。
老师使出“浑身解数”
千呼万唤之后,一位被包装为“多次参加高考命题阅卷,每年参与高考考纲编写修改”的主讲老师给所有学生发下了一套卷子,开始了2个半小时的讲题。最后老师提到一些理科学科中的实验,隐晦地暗示同学们这可能是今年高考中会出现的题目,希望同学全面掌握实验的生成条件、其他制作方法。
之后接棒的数学老师被誉为创造奇迹的名师,不料当这位老师拿出一张所谓的去年高考数学卷后,一位学生马上离席。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早做过去年的高考卷子,这张数学卷不知道是哪里的。
而在本市另外一个中心城区的“押题讲座”上,主讲者王老师被冠以某市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一套包括数列、解析几何、三角函数10道简答题的卷子,据说是他收集的往昔经典例题。从解题思路到解题步骤,台上的老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抱怨没有新意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前来听讲的考生们并没有如获至宝地记下老师的提点。反而低声嘀咕起来———“这些内容考纲上早就有了,算什么押题啊。”、“好容易熬到最后想听点具体的题目指点,没想到还是这么大的范围,一点收获也没有啊。”
他们纷纷向记者抱怨道,这种类型的题目平时在学校里早就做过,一点新意都没有。本来是想听听名师对今年的考题有什么预测,没想到只是讲例题。这种押题太空洞了!尽管课讲了不过半个小时,不少学生已经趴在桌子上睡起觉来。
押题只是总结性归纳与知识点梳理
“我只是随便说说的,今年我又没去参加命题,我不过是自己毛估估的。”面对记者的质疑,一位老师打起了太极。他告诉记者他也是按照前几年的出题经验来进行合理推测,准不准他也不清楚。另一位资深教师曾被多次邀请讲授“考前试题预测”,他告诉记者,没有哪个老师能准确地告诉你今天会考什么,押题目是不现实的,“考前培训”也就是给学生作个总结性的归纳,理一下思路而已。
押题会给考生心理带来影响
“对于社会上众多混淆视听的‘考前冲刺’、‘押题讲座’,考生们一定要理性对待”。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开门见山地表示,考生在考前希望对考试有所了解无可厚非,许多讲座主办方正是抓准了这种心态。其实,在最后的迎考阶段,有经验的老师会对考生调整心态起到一定帮助,“押题”这种方法本身就不具有可信性。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则认为押题是一种把范围缩到最小,孤注一掷的做法,反映的是考生在没有把握情况下的侥幸心态。押题无论成功与否,都会给考生的心理带来很大影响,对于考生在最后迎考阶段培养平和心态非常不利。
押题讲座不可尽信
一位曾经参加过押题讲座的大一学生表示,押题讲座不可尽信。记得当时那位主讲老师讲了10套数学题,并且直言当中肯定有高考题。虽然卷子里有不少是偏题、难题和怪题,但她还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试题,冲刺复习的重点也围绕着这10套试题展开。不料,最后的高考卷子中,押题讲座中的题目一道也没有出现。